相遇问题

前言

甲乙二人分别从A、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,到达目的地后马上掉头回到出发地,他们第一次相遇距A地800米,第二次距B地500米,A、B两地相距多少米?


分析

毫无疑问,两人在两地相向而行,第一次相遇肯定是在AB两地之间,且两人一共走完了一个全程的距离。

显而易见,问题就是第二次相遇,第二次相遇究竟是什么情况,脑补一下,两人在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行,走得快的那一位先到达目的地,走得慢的那一位后到达目的地,两人都会掉头继续相向而行,于是有了第二次的相遇。

既然两人掉头后有了第二次的相遇,那么也很容易想到,第一次相遇与第二次相遇之间,两人一共走完了两个全程的距离。

接着往下想,第二次相遇与第三次相遇之间,两人也是一共走完了两个全程的距离。

那么,可以做个简单的推论,只有第一次相遇,两人走完了一个全程,而后的每次相遇,两人都走完了两个全程。

也就第n次相遇,两人一共走了2n-1个全程的距离。

如果可以想通到第二次相遇时,两人一共走了三个全程的距离,那么很容易想到,甲既然第一次相遇走了800米,那么第二次相遇,应该走了800 x 3 = 2400米,而甲在第二次相遇时,应该走了一个全程加回头走的这500米。

所以,全程的距离就是800 x 3 - 500 = 1900米。我们可以画个草图验证一下。

盲点

人总是容易发现盲点,很容易想到,两人都掉头后才有的第二次相遇,是不是有些势均力敌了,有没有可能两人压根就力量悬殊呢,一方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时就已经被追上了呢,当然是有可能的。

但这就需要讨论一下相遇的定义了,在数学问题分类里,关于行程类的问题,是有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这两类的。所以,这个盲点其实是在说,“相遇”的情况我们讨论完了,那“追及”的情况是不是属于这道题的范畴了。

甲比乙快得多

乙比甲快得多

追及问题

按照题目给的数据,在追及的情况下,算出来的结果不太舒服吧,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构造一些数据,重新设计一下题目,从而获得一些令人舒适的数字。

经过上面的计算发现,我们总是选择消去时间,因为两人所耗费的时间总是相同的,很好理解吧,真正的变量其实只是全程的距离S米,以及两人的速度比值H(借用上面的假设,H = V乙 / V甲)。

假设第一次相遇耗费的时间是T1,那么

1
S = (1 + H) * T1

假设第一次相遇后,直到第二次相遇,耗费的时间是T2


甲比乙快得多

1
2
3
4
5
6
7
V甲 * T2 - V乙 * T1 = V乙 * T1 + V乙 * T2
等式两边除以V甲
T2 - H * T1 = H * T1 + H * T2
T2 * (1 - H) = T1 * 2 * H
T2 / T1 = 2 * H / (1 - H)
很容易想到 H = 1/3 时,有整数的比例
也就是甲的速度是乙的三倍

于是可以这样构造

  • AB两地相距12米
  • 甲的速度是9米/秒
  • 乙的速度是3米/秒
  • 第一次相遇,距离A地9米,距离B地3米,耗时1秒
  • 第二次相遇,距离A地6米,距离B地6米,耗时1秒
  • 总共耗时2秒

乙比甲快得多

1
2
3
4
5
6
7
V乙 * T2 - V甲 * T1 = V甲 * T1 + V甲 * T2
等式两边除以V甲
H * T2 - T1 = T1 + T2
T2 * (H - 1) = T1 * 2
T2 / T1 = 2 / (H - 1)
很容易想到 H = 3 时,有整数的比例
也就是乙的速度是甲的三倍

于是可以这样构造

  • AB两地相距12米
  • 甲的速度是3米/秒
  • 乙的速度是9米/秒
  • 第一次相遇,距离A地3米,距离B地9米,耗时1秒
  • 第二次相遇,距离A地6米,距离B地6米,耗时1秒
  • 总共耗时2秒

后记